400-886-0616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/ 迎接“十五五”可持续发展 储能在变革中把握新机遇

迎接“十五五”可持续发展 储能在变革中把握新机遇

标签: 储能

宏观现象,新型储能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技术,在"十五五"期间(2026-2030年)将对中国的能源安全、经济转型及碳中和目标实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2025年储能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,对投资人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

制度稳健,2025年,是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。2月“136号文”终结八年强制配储历史,4月“394号文”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全国覆盖,政策组合拳推动行业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价值深耕”。与此同时,一项于8月1日实施的储能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(GB44240-2024)引发全行业震动。这项包含23项极限测试的新规,将锂电池安全要求从“推荐性”升级为“强制性”,被业内称为“最严安全令”。

技术降本,2025年同时成为500+Ah储能大电芯量产元年。6月初,阳光电源宣布684Ah大电芯发布即量产;宁德时代交付587Ah电芯;亿纬储能628Ah超大电芯批量交付。与传统280Ah电芯相比,314Ah及以上电芯能减少30%电芯数量,大幅降低系统成本。技术路线也呈现多元化发展。7月初,新疆建成全球最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(0.2GW/1GWh),每千瓦时成本较2023年下降27%;华中首座“飞轮+锂电”混合调频电站正式投运,通过技术组合破解安全、时长、成本的多重约束。

市场重构,从单一收益到多元价值的新生态,随着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,储能商业模式正开启根本性变革。南网已在5省试点现货交易,例如,南方电力现货市场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“天权”求解器,支持超6000个节点、逾120万个出清变量的高效计算,相当于在瞬间计算6000个地点、120万种商品的价格和输配组合。这种大规模并行优化计算能力,确保了整个区域市场的统一出清和节点边际电价(LMP)的精准形成,为实时连续结算提供了技术保障。连续结算要求电网调控具备准实时的响应能力,调度机构必须在分钟级甚至更细粒度上平衡供需,否则可能危及电网安全。据了解对连续结算试运行以来 2025-06-29 至 2025-08-12 的交易表现进行回测,取参数 n=3,得到的结果:回测期间,各省的平均收益如下:广东:1.72 元/MWh广西:2.45 元/MWh云南:0.03 元/MWh贵州:2.14 元/MWh海南:3.49 元/MWh从收益曲线可以看出,该策略在广东、广西、海南表现较为稳定且收益较高;云南无显著效果;贵州在 7月20日前收益为负,但在7月20日之后明显改善,呈现持续盈利趋势。形成“安全投入-经济回报”的良性循环。重心转向构网型储能、智慧管理平台等下一代技术。这不仅是中国储能技术多元化的象征,更预示着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化成熟的新阶段。